媒体中心

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:疫情带来的“宅”机会

时间:2020-2-18  来源:未知

    市场对疫情的反应越来越弱,口罩概念、消毒水概念渐渐熄火。《红周刊》近期就疫情带来的“宅”机会专访了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。张驰认为,投资选择好的项目,还是要关注企业的核心价值。若优质股在疫情中重现低估契机,买入是资金的优选项。以下为专访内容。

  《红周刊》: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成为市场当前最大的扰动因素。不过,有观点认为,疫情数据如果于近期达到顶峰,将令A股市场快速回暖。您判断这次疫情对市场的冲击是不是已经走完?

  张驰:在疫情尚不明朗的前提下,短期对市场的冲击还没有走完,什么时候疫情结束或者明朗了,什么时候疫情的冲击才算走完,所以现在A股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。最近A股的这轮反弹,与央行放水,各种政策及资金支持有关,但还会不会回调取决于疫情走向以及相关方面政策的推出,真正走向明朗还要等疫情结束。

  从另一个角度讲,我认为投资不用太关注疫情,而是要关注企业的核心价值,就投资而言,企业的核心价值才是重要的,好的龙头企业,比如美的、格力、科大讯飞等,疫情并不会影响公司业绩,对于疫情并不真正影响利润的行业,投资者不用担心股价的波动,波动都是暂时的,没必要追涨杀跌,否则只会置身于被动的局面。

  《红周刊》:之前还有观点认为,牛市要来的话必须经历一轮像样的大幅调整。您觉得此次暴跌是否在客观上已经达到了大幅调整的程度?我们能否说市场为牛市的到来创造了更加扎实的基础,并由此步入牛市行情?

  张驰:现在说步入牛市还为时过早,因为疫情到底什么时候结束还不知道。疫情必然会影响到一些行业的业绩,在这么大的不确定因素存在的前提下,当前并不能说步入牛市这样的话。一旦疫情结束,牛市是否来临,还要看其他方面的政策跟进情况,比如科创板、新三板改革推动的力度,以及市场信心问题,这些都是推动牛市的重要力量。

  不过,我个人认为,今年或明年大概率会步入慢牛时代,而从国家层面来讲,也希望通过牛市拉动经济增长,牛市之前经历一波疫情冲击,实际上是有助于打下牛市的根基的,一旦战胜疫情,人民群众的信心更足,反而会拉动A股上涨。

  《红周刊》:从A股整体市盈率来看,2月3日为12.94倍,这和2019年1月23日的估值一致。这个水平和全球主要市场做对比,是不是有较好的吸引力?从A股市场估值水平来说,合理估值中线应该在哪里?

  张驰:A股有些领域,比如集成电路这样的热门板块可能估值虚高,但整体而言,A股估值已经到了相对中等甚至偏低的水平,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北上资金在A股抄底,相对全球来说,A股确实具有较好的吸引力。我认为,相对当前13倍左右的市盈率,A股整体再上浮20%~30%是完全没问题的。对于一些科技型企业,目前基本上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上,甚至50、60倍,一般的传统企业,大多在15、20倍左右,甚至更低,而整个合理的估值均线,我认为再上涨30%~50%都是一个风险不大的区间。

  《红周刊》:数据显示,2月3日北向资金净流入约200亿元,这和它们节前流出形成了明显反差,这似乎反映了他们对于调整之后出现的底部区域的认可。您怎么评价这种现象?在目前估值下,您会进行补仓吗?另外,2月3日有资金用杠杆形式为“武汉加油”,您觉得当前用杠杆是否安全?

  张驰:这几天北上资金持续流入,这充分显示了境外资金对中国经济的信心。那么很显然,2月3日A股大跌,2月4日就大涨,可以看到这都是一时的。即使A股大涨,我认为现在就是A股的底部。理论上来说,现在处于低点,使用杠杆是安全的,但我认为,无论何时,都不要轻易使用杠杆。正如巴菲特所说,加杆杠就相当于汽车在踩刹车的同时再加油门,这是非常不安全的。使用杠杆的情况下,一旦再出现恶性循环事件,出现强制平仓,就没有翻身的机会。毕竟再怎么判断市场,它都有向好或向坏两方面发展的情况。即使判断底部,任何时候也都没办法100%判断准确。

 《红周刊》: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,2月3日和4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累计释放了约1.7万亿资金,另外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未来也大概率会施行。这在纾困企业的同时,对二级市场有何影响?在上市公司层面,会否使得“好资产”更加具有吸引力?

  张驰:央行释放1.7万亿的资金,是国家为了救市而为,不希望疫情对A股打击太大,短期而言,这对市场构成利好,也带来了A股的反弹。但这些都是应时之计,上市公司层面,“好资产”是否更具吸引力,并不取决于流动性的释放,因此作用不大,从本质上来看,好企业就是好企业,差企业就是差企业,并不因短期政策而发生改变。

  《红周刊》:综上来看,如果说当前的市场为牛市的到来创造了一副更好的安全垫,您觉得牛市周期会呈现怎样的特点?尤其是在疫情黑天鹅的阴影下,未来的牛市的主角会是哪些公司?

  张驰:我认为,牛市会随着疫情的慢慢结束而逐渐开始。我们都希望牛市会长一点,慢一点,但是A股历史上永远都是牛短熊长,而此次牛市有望形成一个慢牛。因为中国经济到了拐点,也需要步入像美国20年前那样的慢牛周期,通过股市的逐渐崛起,拉动下一轮经济增长。如果说过去20年是靠房地产涨价拉动经济增长,那么,未来20年就是靠股市的崛起来拉动经济增长。

  短时间看,医药类公司相对受益,但长期看,未来市场真正能称得上“主角”的肯定是掌握核心技术,也就是类似科创板那样的企业,比如,人工智能、半导体、生物医药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。最领先的科技企业才是未来的“主角”,而像茅台、五粮液、格力以及银行类公司,它们更多的扮演的是基础性角色,是市场的根基,但它们并不会成为“主角”。

  《红周刊》:我们结合当前的疫情情况来看,市场对疫苗、抗生素和医疗器械等医药公司给予了关注。这对防控疫情是有一定好处的,但如果从投资的角度做甄别,这些公司的投资价值可能又是不一样的。您怎么看这种机会以及存在的问题?投资者应该怎么参与?对于没有直接关系的医药巨头,例如恒瑞医药、华海制药等,在出现回调后,应该积极把握机会进场吗?另外,从中长期来看,医药板块目前存在怎样的投资机会?

  张驰:短期来看,市场中口罩、消毒水、中成药等相关的企业股价可能会上涨,但长期看,这类企业价值非常有限,因为这就是一锤子买卖,过了这次就结束了。而真正有价值的是做基础性药物的企业,尤其是一些具有核心价值的医药巨头,比如恒瑞、华海制药等,这类企业出现回调就是买入的机会。

  医药板块比较特殊的一点在于,其他板块上涨的时候它可能不涨,或者上涨空间不大,但别的板块下跌的时候,它也不怎么大跌,抗跌性很好,风险低,比较“稳”。即便疫情过去,医药板块也是机构配置的一部分,但并不会成为重点。从整个板块看,医药肯定具有投资机会,但它的收益空间远远没有集成电路、新能源汽车等高成长性的行业高。从行业内部看,医药板块的最大的投资机会在原研药,因为新药研发能力对一个国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,全世界80%左右的新药都诞生在美国,中国势必在这个领域加大投入,所以即便是没有收入甚至没有利润的原药公司代表着未来的方向,另外个别医疗器械公司也值得关注。

 《红周刊》:从美团来看,春节期间大量的旅游订单退订,会为美团带来巨大压力,而且会造成大量现金消耗、回款时间延长。更重要的是,美团、大众点评上一些商家的优惠券无法销售出去,这意味着广告效果不达标,会影响平台的广告收入。不过同时,美团主打的“社区服务”,例如跑腿、送菜等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不少作用。您怎么看待美团、阿里等平台公司的影响以及它们一、二季度的业绩水平,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?

  张驰:美团阿里等平台型公司,一二季度的跑腿业务肯定会暴涨,因为疫情期间不少人都得靠外卖服务来购物、消费,而其他业务,比如旅游订单可能会受影响,这是综合性平台型公司的特点。但是综合来看,互联网公司最大的好处就是线上化,而不用线下。即使是负面影响,也一定比实体店要小,而且更多的人在这个阶段只能用互联网来完成各种需求,所以互联网公司肯定业绩增长,这是毋庸置疑的,对互联网公司而言利好永远大于利空。

  《红周刊》:在看到互联网公司的同时,也要看到科技股。比如韦尔股份、汇顶科技、宁德时代和中公教育,周一跌停,周二就涨停,上演了大象做俯卧撑的动作。您怎么看这种现象?还有一些公司,如家电板块的格力电器、地产行业的万科A、化工板块的万华化学、新能源领域的当升科技、建材领域的东方雨虹、机械领域的杰克股份、家居领域的欧派家居、汽车领域的上汽集团、有色领域的索通发展、银行领域的招商银行等。对这些个股的回调,投资者是否可以去接“黄金雨”?

  张驰:涨跌只是一个心理问题,周一很多科技股包括集成电路板块大跌是因为开盘第一天,恐慌情绪较重,A股3000多只个股跌停,第二天又出现大涨,这都是很正常的。在跌停卖掉的,是偏保守的投资者,而涨停买入的,则是另一波抄底的人。所以,这是涨跌力量的均衡,包括200亿左右北上资金实际上也是来抄底的。因此,这是一个非常短期的现象,并不会对公司业绩造成太大的影响。

  这些优质个股的回调的确形成了很好的“黄金坑”,这类企业现在估值已经都很低了,现金流很好,而且普遍每年都有百分之二三十左右的增长,加之此前并没太大的上涨,这次下跌一定只是暂时的,跌下来实际上就是一个超级好的投资机会。事实上,长期投资的根本在于企业是否具有价值,是对企业成长性的投资,股价波动本身并不用太关注。只要公司每年能成长百分之二三十,持有三到五年,肯定是能获得回报的。但关键在于,多少人能长期持有,而不是在涨跌中被洗出去。

  很多人投资不赚钱的原因,不是对企业不理解,而是因为守不住,事实上,守股比买卖更重要。有一句话叫会买的是徒弟,会卖的是师傅,我认为这是有问题的,真正的投资是不用卖掉的股票。只要公司持续盈利,通过不断加仓,在三五年甚至更长的周期内赚取企业真正成长的收益,才是投资人应该做的。当然这也正是考验投资人能力的地方,真正能做到涨了不卖,跌的时候反而买进,逆市场操作,才是真正能赚钱的投资人。对于疫情这种短期因素,并不会对这类公司业绩造成实质性影响,我们该投资什么企业还是会投资什么企业,相对来说,疫情反而是更好的投资窗口。